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健康科普 >

当医生们失眠时 会怎么应对(3)

忆起了初恋女朋友……

  他也试过自我疗愈,跑步、放松训练,虽然有点效果,但工作一忙起来很难坚持。

  短期失眠的耐受,随着失眠持续的时间越拖越长,也不那么奏效了。在生活里,尤其是开车时,他的疲劳多少有些吓人。

  于是,在持续失眠超过一年、工作闲下来时,他决定还是去就诊。医生的建议是:吃药吧。

  施勉作为医生,拿到佐匹克隆后便遵照医嘱服用,这次效果好多了:“副作用还好,我是间断性地服药,不会每天都吃。”

  本报所做的调查显示,有近25%的医务人员常备辅助药物或保健品改善睡眠。除了褪黑素和佐匹克隆,被提到的药物或保健品还有中药、思诺思、地西泮、安神补脑液等。

  不过施勉特别强调:“失眠的治疗很复杂,大部分是有原因的,常见的例如焦虑、抑郁等,需要及时就医。”

  对此,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胡少华教授也表达了赞同:“焦虑、抑郁、其他疾病、睡眠环境……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治疗时需要针对原因,很难一概而论。”

  像施勉这样想着“怎样快速入睡”却睡不着的患者,胡少华教授也会碰到:“睡不着的人往往是在等候,等候感受自己意识变得模糊、慢慢睡着的过程。但睡意是突然到来,而不是等来的。”

  他给出了一些在家帮助改善失眠的建议:呼吸、冥想、洗个热水澡、做一些室内拉伸……

  胡少华教授目前没体会过失眠的感受。他遵守着一系列颇为严格的要求:周末也不赖床以保持昼夜节律;只要有时间,下了班的傍晚、周末的清晨去慢跑,释放情绪;少喝咖啡和茶,多吃乳酸杆菌、豆制品、燕麦或是新鲜水果——肠道作为第二大脑,在饮食上注意,能够帮助改善情绪和睡眠。

  与昼夜节律好好相处

  倒时差,对医生一样也是个难题。

  有一次,胡少华教授从中国飞到美国参加学术活动,为时两个礼拜的活动,和他同去的一位医生花了整整一个礼拜倒时差。

  在美国,白天正在开着会,身体里中国时区的昼夜节律却提醒:到点睡觉了。困得不行,只能硬着头皮打起精神。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可以躺下休息,昼夜节律又提醒:白天到了,别睡觉呀。

  等到一个礼拜后,同行的医生好不容易调整好了生物钟,很快他又要回国,再经历一次痛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睡眠科学中心的主任马修·沃克曾写道:“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为每一天你的身体都会处在一个不同的时区,你的视交叉上核每次只能重置1个小时。”

  简单地说,他认为仅仅是顺其自然地倒时差时,昼夜节律每一天只能往前或往后调整约一个小时,时差多少小时,就需要花费多少天调整生物钟。

  不过,胡少华教授给了这位同行一些建议。在半年后,他们再次去往美国时,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倒时差。

  他多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在会议期间,尽可能地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

  由于昼夜节律受到光照的影响,让身体感受到自然光照,能更快地调整。

  胡少华教授还建议:在上飞机前,就可以开始按照新的时区调整睡眠时间,也能够减少到达后倒时差的天数。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震中主任中医师总结了倒时差失眠和同时区内失眠的差异:“换了一个环境,光照不同,倒时差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同一个时区、环境没有大的改变、生活没有大的刺激的情况下,短期的失眠比较容易调整,一般坚持一两天,就能恢复到平常的睡眠时间了。”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阅读排行